正文274 周家风雨晴暖
这年腊月,文箐在打算暖房的时候,周宅,同时遇到了一件棘手的事。
这事追本溯源地讲来,还是回到了周腾与任江两家斗法上。
初,内使刘宁返京后,自是说到了苏州织造府一事上来,同时,况钟亦有奏章抵达京城,郑家那面亦是有信至京中相关人员,而周同上京更是带去了周腾最后给伯父以及孙家关于任家江家与苏州织造太监勾结的信,此时,御史已开始在朝内参奏苏州织造太监。
宣德七年的正月,皇帝曾有诏曰:“凡出差内官内使,其寄附赃物在官员人等之家,许令出首归官。”正是这一条,导致了江家倾刻间突崩瓦解。周腾不仅将织造太监陈源如何让自己外甥另行从织造局中得利,又是如何凭仗职权一事欺压织造同行的事,更将任弛如何谋划塌房管事一职,就塌房如何剥民细节一一列举。
事儿闹大,任家自然也闻风而动,此时双方早已撕破脸面,任家也坐视等死,临死前亦是要拉垫背的,于是朝中亦有人讦举左庶子家中宅邸逾制。
最终所谓周家逾制,却不是说的旁的,便是指周宅院中那个假山小“湖”。说到此处,还得提及三四月间,李氏举办的那场宴会,因为了让当时池中好看些,李氏便买了锦鲤于其中。坏事,便坏在这锦鲤上。
因明律,不得在宅中凿池养鱼。
周宅,便触犯此条。
众人开始以为是文箐建宅犯事,于是李氏与邓氏只揪了文箐归家一顿狠训,以至于当时暖房的事只得搁浅。但是,查来查去,却是与新宅无关。待得具体信息到苏州时,方才知是周同这宅子的缘故。李氏与邓氏在此情况下,大吵一场,李氏终理亏,邓氏占了绝对优势。
好在是,知府况钟与镇守太监有意放周家一马,周腾那厢也急着打点上下,官府差人上得周宅门时,只见残荷败梗,并无锦鲤。事实上,这锦鲤在四月份得病已死了泰半,邓氏嫌不吉利,立时便捕了去。
如此,说来,要么是官府有人忌恨周家。事实上,周腾思来想去,认为这是江家故意为之,毕竟那时任家的人不可能进到周家宅院中来赏鱼。是以,江周两家的矛盾更是加深。
待得周同归家时,正是关于凿池养鱼一事闹得最凶的时候,好在有襄宪王朱瞻善的使臣正好亦从京中返遣至得周家,替周同出了一主意,言及定国公宅中建了大湖,而周宅中不过区区数尺见方的一小池,故借口为:用是利用寸土寸水,植藕罢了。
如此,风波暂息。只不过,借此事,邓氏在周宅中,崭露头角,关于周宅中好些事项,邓氏插手,李氏退而居其次,只着意帮着周腾打点自己名下的田庄与铺面。
此事后续便是,原织造太监陈源被罢免提至京另行发落,任家在苏州产业悉数没官,江家与任家关系往来密切,尤以任家放债被周腾所把握,难逃牵连,受罚,虽未抄家没产,却是大伤元气。
虽然在周家与沈家来看,是出了口气,可是,文箐冷眼瞧得,江家一日不倒,于沈吴氏这厢来看,便是大仇未报。而周家与江家的仇怨已一日深比一日。
事情说来三言两语,似乎是有惊无险,只事后再细细想来,甚是后怕不已。其中诸多关连,牵一发而动全身,处处皆有玄妙机关,一不小心,则身家性命难保。为官,如履薄冰。
周腾打压了任家,眉间喜色压抑不住,周同言及周珑那边进宫一事似乎很是顺利。
文箐此时只忙着暖房,原看好的日子没想到因周宅逾制一事而耽搁,另行择日,十二月中旬,暖房。
初,雷氏认为文箐此次搬家暖房有所冲动,劝阻:“你这因气而搬走,甚是不妥。旁的不说,只一项:文简读书怎么办?”